发布时间:2025-10-17 11:24:55    次浏览
周爱武到维吾尔族村民家走访。(夏青摄)新疆网讯云霞映着落日,衬托着深秋的暮色,微风带着秋日的凉意,片片落叶随风起舞。10月10日晚,忙碌了一天的河北省承德衡水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周爱武,下班后急匆匆地赶往同住一个小区的买合木提·达吾提家。今年65岁的尉犁县居民买合木提是周爱武开展援疆工作后结交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兄弟。走进买合木提家,周爱武隔着老远就伸出双手,来自不同民族间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长久的拥抱无声地诉说着兄弟间彼此的挂念。“爱武兄弟维吾尔语说得好,人也好,他是我的亲兄弟,我有啥事都愿意跟他说。”买合木提高兴地说。2014年,周爱武无意间得知同住一个小区的买合木提的妻子身患残疾已有2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家里非常困难。周爱武便主动找上门去与买合木提攀谈,接触的次数多了,他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爱武兄弟经常给我送来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他还自己出药费联系河北医疗专家为我治好了多年的胆结石。今年6月,我的妻子觉得身体不舒服,爱武兄弟知道后亲自将专家请到家里给她看病,700多元的药费还是他掏的,他是我们全家一辈子的恩人。”回忆起过去的事,买合木提哽咽地说。在周爱武的带动下,买合木提也开始学习起了汉语,并通过写诗、写信表达对周爱武的感谢之情,一晃3年过去了,现在两家人亲如一家。“帮助有困难的维吾尔族兄弟是我应该做的,新时期的援疆工作要求我们既交钥匙更要交朋友,我觉得援疆首先要热爱新疆、融入百姓,既要和少数民族群众手拉手结对子,更要心贴心做兄弟,只有融得进才能真正做好援疆工作。”周爱武说。2014年初,周爱武主动申请包联尉犁县最偏远的、维吾尔族群众达九成的喀尔曲尕乡。每周周爱武都会深入乡村、农户家调研,一住就是两三天,和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喀尔曲尕乡各村落的大街小巷都留下周爱武的身影。“我们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真正和少数民族农牧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办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更好地引导各族群众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周爱武说道。10月11日中午,喀尔曲尕乡祖热木缝纫店不时有顾客光顾,店主祖热木·尤努斯热情地介绍、认真地量体、仔细地记录……忙得不亦乐乎,让人想不到的是3年前的祖热木还是村里的困难户。没有开店前,祖热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周爱武在入户了解情况时,得知祖热木平时有喜欢做衣服的特长,家人和亲戚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周爱武鼓励祖热木走出家门,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刚开始我还有些担心害怕自己做不好,在周书记的多次鼓励下,我鼓足勇气决心开裁缝店。周书记帮我联系了乡里的门面房,鉴于我的特殊情况,乡里减免了第一年的房租,这让我更加有信心了。”祖热木回忆道。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祖热木精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寒来暑往,来裁缝店里做衣服的顾客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这个店一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去年6000元的房租我们一次性付清了。今年,我们花了7万元买下这个门面房。现在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天的一切都是托了周书记的福。”祖热木的丈夫热合曼·阿不都热依木笑呵呵地说道。走上致富路的祖热木并没有忘了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们,3年来她先后带出了20多名徒弟,有的在她这工作,有的自己开店。“我在这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学会了裁剪、缝纫和制作成衣,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以后我也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面。”学徒祖丽胡玛·买买提自信地说。买合木提和祖热木的事只是周爱武结交众多维吾尔族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快走上致富路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起,在周爱武的带动下,河北省承德衡水援疆指挥部援疆干部先后与当地55户维吾尔族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每一名援疆干部和结对户都成为宣传民族团结的使者。晨曦中,由援疆资金新建的兴平乡统其克村黄白相间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显得格外迷人,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心,也成了各族村民们关注的焦点。“以前我们办红白事都是花钱用别人的场地,以后好了,再遇到这种事我们不出村就可以解决了。”村民艾则孜·帕衣提说道。兴平乡包村干部怡红兵高兴地说:“在周书记的大力推动下,今年我们利用援疆资金,集中实施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文化休闲广场和村里街道升级改造等项目,改善了村里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美丽乡村的品位,同时也丰富了各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由河北承德衡水投入援建资金114万元修建的,集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0月底将正式投入使用。统其克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依不拉音动情地说:“以前,我们举办活动只能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要是人多就得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到了冬天特别不方便,所以冬季农闲活动不多,现在好了,有了这个设备齐全、而且还有暖气的文化中心,举办活动就太方便了。”(下转A05版)